長久以來,輕鋼住宅別墅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,引起業內人士與各級政府、相關部門的反響和關注。發展
輕鋼別墅,有利于建筑行業技術推進,慢慢走向環保建筑,改善居住質量和環境保護將產生重要影響。
那么
輕鋼別墅都有哪些技術體系呢?小篇下面做詳細的技術說明
1、輕鋼墻體受力體系
該體系適用于3層以下建筑:由輕鋼密肋柱梁及復合維護構成,專業的CAD和CAM軟件支撐及智能化設備生產,各項建筑物理性能卓越。
該體系適用于3層以下建筑:該體系采用輕鋼結構加木制圍護的形式,通過各種金屬連接件或榫卯手段進行連接和固定。結構穩定性比純木制房屋更優越,防白蟻,木屋原生態效果充分展示,成本較純木減少30%。尤其適用于旅游度假酒店、會所等建筑。
2、輕鋼板柱體系
該體系適用于6層以下建筑:由輕鋼薄壁管為梁柱,輕鋼墻架為圍護墻,構成的輕鋼房屋,柱與柱及柱與梁采用螺栓連接,該體系實現多層建筑結構的工業化生產,房屋整體做到輕質、抗震、保溫、舒適性。
3、重鋼、鋼混框架體系
該體系適用于30層以下建筑:由重鋼梁柱或現澆框架混泥土為房屋的承重結構,工廠化生成整開間的外墻圍護大板,實現高層建筑的工業化、快裝化、連續化、標準化。
備注:外墻結構由內到外:OSB板+防火棉、隔音棉+輕鋼龍骨+OSB板+呼吸紙+生態板。
內墻結構:OSB板+防火棉+輕鋼龍骨+防火棉、隔音棉 +OSB板
屋頂結構:屋面瓦+ OSB板+輕鋼龍骨+防水卷才+樹脂瓦。
由于環保意識的加強和木材短缺等因素,許多國家如美國、日本、英國、澳大利亞等,正積極地推動中低層輕鋼別墅的應用與發展。
歐美許多國家,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“快速安裝預制住宅”的概念,但由于市場尚未成熟,并未得到很好發展。到了1987年,高強度冷彎薄壁鋼結構出現,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聯合規范AS/NZS4600冷彎成型結構鋼規范于1996年發布實施。這種鋼材承載力高,與相同承載力的木材相比,只是木材的1/3重,表面經鍍鋅處理,在免大修的情況下,耐久性可達75年。
住房的建筑形態千差萬別,形態各異,傳統建筑一般多為磚混、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。材料空間利用率低,拆除困難、重復使用率低,而且還不環保。人類住房在不斷演變,未來,建造迅速的輕鋼住宅將是未來村鎮建筑的新寵兒,也將代表著住宅結構和發展的趨勢所在。
輕鋼別墅施工過程采取干作業施工,一套300平米的房子5個工人30天即可將建筑主體完工,外墻款式多樣,材料浪費少,造型多樣。
輕鋼別墅無梁無柱,可空間利用率高,材料、用工成本可節省許多,輕鋼別墅架構主要有四大部分:輕鋼架構、墻體構造、樓板構造和屋面構造。
此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。